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次数:679
在陈作林.陈记牛肉面馆里,掌勺人是主演,是压台戏。只见掌勺舀汤人一勺一勺的汤,一匙一匙的辣椒,一把一把的蒜苗,一撮一撮的牛肉丁,伴随着勺子碰锅敲碗的清脆声,一碗热辣辣香喷喷的牛肉面就送到食客手里。看掌勺舀汤人的表演,也是享受,吃起面来,自然是筷子一挑嘴一张,口舌肠胃全都香。一柄大勺在舀汤师手中风生水起剩满肉汤的面和几味佐料在碗里五彩绽放不同的颜色不同味道一碗有腔调的面激发出五彩人生。
兰州的女孩子们也很了得。在陈记的面馆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娇小的女孩子,捧着与自己脑袋差不多大小的一碗面一扫而光的情景,是透着怎样的风情。倒是与男伴一起来的女孩子,温柔可爱,把自己的面分半碗给男孩子,然后看着对方狼吞虎咽,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所有的香闺暖阁,都比不上面摊长凳上的温暖。只因为,那碗面,有他相伴。
兰州牛肉面它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男孩子吃“二细”(稍粗),女孩子吃“细”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叶子”和“毛细”(更细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爱吃“细”的和“韭叶子”,工人、猛汉却偏爱“宽”的甚至“大宽”(二指宽)……而且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武野……